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发挥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,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。近年来,潼关县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,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示范作用,让乡贤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成为乡村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、乡风文明的“代言人”、化解矛盾的“老娘舅”,着力构建以群众自治为主体、乡贤参与为轴心、柔性治理为统领、政府引领为支撑的“乡贤+”治理模式,走出了一条乡贤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子。 建章立制选乡贤。成立了县、镇、村三级“乡贤+”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乡贤人才库,采取“基层党委+乡贤+乡村治理”的模式,组建了乡贤协会,聘请退休干部或退休企业高管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领导和协调,让乡贤服务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等工作,充分发挥乡贤教化乡民、反哺桑梓、泽被乡里、微暖故土的作用,使乡村治理更加科学化、更加现代化,为实现乡村振兴,推进乡村治理,汇聚了新的中间力量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评选出乡贤635人,其中党员乡贤127人,坚持辅助补位原则,围绕乡村振兴需求,结合乡贤的亲缘、人缘、地缘优势,发挥其补位和辅助作用,引导乡贤积极做好乡村发展“参谋员”、争资争项“协调员”、为民办事“服务员”。 注重激励育乡贤。每年每村投入不少于5000元资金,对乡贤及乡贤组织参与乡村治理、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文化建设、文明乡风培育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。每两年组织一次“乡贤”评选表彰活动,按照银发智囊、反哺桑梓、和事家老、崇德先锋、孝老模范、致富带头6个类别,分别评选1名先进代表进行表彰奖励。各镇(街道办)聘请杰出乡贤担任“挂职村官”“乡村振兴顾问”等职务,邀请列席村两委重要会议,持续增强乡贤荣誉感和使命感。利用镇(街道办)党委党校、开设大讲堂等多种形式,邀请退休干部、老党员、退伍老军人为镇村领导干部讲故事、谈经历,宣传政策、分析形势,进一步坚定了全县领导干部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。 搭建平台用乡贤。成立村(社区)乡贤理事会,以评选出的乡贤为主体,把农村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模范、老干部等人士吸纳到理事会,协助村两委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,协同参与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,为镇、村(社区)提供决策咨询。一是组建乡贤“智囊团”促人才振兴。从乡贤人才库中挑选政治站位高、政策意识好、发展思路活的乡贤,组建乡村振兴“智囊团”,为乡村振兴、乡村治理科学决策献计献策。在全县范围开展“争做乡贤,助力发展”倡议活动,动员和鼓励工商界人士积极投身乡村振兴;以镇为单位召开乡思乡恋宣传、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,配合农民工回引工程,鼓励在外乡贤通过产业、项目、就业以及退休安居等方式回家乡做贡献,促进精英人才向乡村回流。二是建立“四员”制度促组织振兴。按照乡贤工作经历、特长资源等特点,建立“四员”清单。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党政与群众之间的“联络员”作用;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“调解员”作用;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“监督员”作用;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讲方面的“宣传员”作用。三是建立“乡贤联盟”促产业振兴。组建乡贤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联盟,促进智力资源、资金资源、创新思维和要素向乡村流动。每年举办乡贤推动产业发展的各类推介活动,吸引在外乡贤返乡投资创业。四是营造尊贤氛围促文化振兴。加强乡土乡情宣传教育,培养群众对家乡及家乡英贤的认同、肯定与尊崇的情感;深入挖掘先进典型,组织新闻媒体对涌现出的返乡创业、拼搏进取、回馈乡里等乡贤典型事迹进行专题报道,为乡贤工作开展营造氛围;宣传乡贤文化,发挥乡贤对移风易俗,孕育文明乡风的作用;用好专业人才,发挥乡贤对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作用。五是聘请生态“守护者”促生态振兴。聘请具有生态环境工作经历、熟悉基层工作的乡贤为生态“守护者”,充分发挥乡贤在生态振兴中的“建言者”“建设者”“守护者”以及“传播者”作用。 乡村振兴显乡贤。一是乡贤+带动了人才振兴。近年来,软籽石榴已成为潼关县的新的代名词,在(城关街道屯丰村乡贤)王新军(金桥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)的示范推动下,全县力争到十四五末达到10万亩,让更多的人了解潼关软籽石榴,叫响软籽石榴果业品牌,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,惠及和带动更多群众致富。港口社区乡贤创业青年刘媛,先后建立了15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,实施“一店带多户”“一店带多村”的精准带贫机制,带动就业200余人,2020年以来,她以一名“女主播”的身份为潼关县特色产业直播带货。二是乡贤+带动了乡风文明。该县吸纳更多乡贤进入镇村调解委员会、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讲堂等,用乡贤的威信解矛盾化解之难,用乡贤的贤德解文明创建之难。在秦东镇寺角营村,充分发挥乡贤维护公序良俗职能,着力推动乡贤在移风易俗上的示范引领作用,规定家宴标准,严格控制规模,有效杜绝了大操大办、互相攀比之风,弘扬了文明办红白事的新风;在秦东镇四知村,乡贤积极参与信访矛盾纠纷的调处,一些难以解决的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处置。三是乡贤+带动了产业发展。全面挖掘乡贤资源,动员本地乡贤为家乡建言献策、出资出力。寺角营村多年前还是全县最穷的村,而现在,在村“两委”班子和乡贤的带领下,找到了发展产业的突破口,一跃成了让人羡慕的“优秀村、先进村”。四知村桃林寨村依托桃文化,打造了桃林寨乡村振兴示范村,通过大力发展黄金桃产业,有效加快村民致富步伐。如今在桃花盛开的季节,村庄呈现出‘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’的景象。四是乡贤+提升了文化实力。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力度,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,建村史馆、文化墙等,宣传乡贤的先进事迹、优良品德和突出成就等,让其他人见贤思齐,从而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。四知村退休教授冯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,为村上的产业园建设、村史编撰、六史馆建设等捐物出资、建言献策。中国好人、潼关寺角营村乡村医生刘永生,守护村民健康46年。2016年,他组建了由10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,分成17个小分队,活跃在潼关的各个角落,上门问诊、清扫院落、济困帮扶,长期在社区、乡村、学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。通过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的引导,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,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。 |
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了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》,自2021年
近期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稳定粮食
近日,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》
一、关于加强农民合作社登记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
日前,中办国办印发《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